螺旋CT突破了傳統CT的設計,采用滑環技術,將電源電纜和一些信號線與固定機架內不同金屬環相連運動的X射線管和探測器滑動電刷與金屬環導聯。1987年,西門子推出了世界第一臺螺旋CT,開啟了螺旋掃描時代,把CT技術推上了一個新的水平。螺旋CT可用于檢查顱腦、頸部、胸部等部位。其球管和探測器不受電纜長度限制,沿人體長軸連續勻速旋轉,掃描床同步勻速遞進(傳統CT掃描床在掃描時靜止不動),掃描軌跡呈螺旋狀前進,可快速、不間斷地完成容積掃描。
基本介紹
CT自上世紀70年代問世來,不斷獲得改進,從第一代到第五代,不斷縮短掃描時間和提高圖像質量。1987年,西門子推出了世界第一臺螺旋CT,開啟了螺旋掃描時代,把CT技術推上了一個新的水平。原來的CT每次掃描都必須經過啟動、加速、均速、取樣、減速、停止等幾個過程,大大限制了掃描速度,而螺旋CT克服了上述缺點,可以連續旋轉掃描,患者的床也以一定的速度前進和后退,這不僅將掃描速度提高好幾倍,而且這種螺旋掃描不再是對人體某一層面采集數據,而且圍繞人體的一段體積螺旋式的采集數據,被稱為體積掃描,它不僅速度快,而且獲得的三維信息,這就增加了信息處理的內容和靈活性,它可以得到真正的三維重建圖像,使血管立體成像成為可能。所以螺旋CT的功能大大的增加了,如組織容積與分段顯示技術、實時成像技術、三維重建圖像、仿真內窺鏡技術及心臟功能評估等等。故螺旋CT被稱為CT的“新生”。
多層螺旋Ct
1998年在單螺旋、雙螺旋的基礎上,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又推出了多層螺旋CT(MSCT,Multi-slice CT),使CT的發展又上了一層樓。多層螺旋CT與單層螺旋CT機比較,有很大的改進。首先,單層螺旋CT采用扇形X線束,單排探測器,而多層螺旋CT則用錐形X線束,多排探測器,大大提高了掃描速度,旋轉一周的掃描時間可短至0.5秒,同時旋轉一周可獲得多層圖像。16層螺旋CT ,它掃描一周0.5秒內可獲得16個層面的圖像。由于它是快速容積掃描,在短時間內,對身體的較長范圍進行不間斷的數據采集,可獲大量的信息。經過計算機的后處理,不僅可獲得薄至0.75mm一層的圖像,而且可完成許多種技術的成像。盡管一些技術在單層螺旋CT上已經能夠完成,但是多層螺旋CT無疑掃描速度增快,使圖像質量更高。如三維重建,沒有了階梯狀偽影,圖像更接近于立體解剖圖像,仿真內窺鏡不僅更“真”,而且更細小的病變及粘膜的病變發現率增高。當然,多層螺旋CT還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。
螺旋Ct的分類
分單層螺旋ct、雙層螺旋ct、多層螺旋ct。
優點
①、整個器官或一個部位一次屏息下的容積掃描,不會產生病灶的遺漏。單位時間內掃描速度的提高,減少了運動偽影,使造影劑的利用率 提高。
②、節省造影劑用量,有人報告可節省50%左右。
③、可任意地、回顧性重建,無層間隔大小的約束和重建次數的限制。
④、容積掃描,提高了多方位和三維重建圖像的質量。